再生资源行业作为一个政策驱动型行业,行业发展紧跟宏观政策形势的变化,较制造业先行一步体现波动,因此,分析政策动态、紧跟政策方向非常重要。10月25日在天津召开的国际回收大会上,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常务副会长刘强展望了再生资源行业政策的总体趋势,并为再生资源企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一、政策管理总体趋势
再生资源行业的管理逐渐由原来的中央财政资金引导的重点项目带动政策向行业管理的法治化、常态化发展,今后各部门更加关注行业的普惠性政策引导,减少中央直接投资。
1. 行业标准及法律法规方面
刘强表示,整个“十二五”期间,中央政府靠项目拉动行业的发展,“十三五”期间,产业形成严重产能过剩,从业人员大幅度下降。再生资源行业的主要问题是在法律上没有地位,部委职能不明确。
“十三五”期间,再生资源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将发生变化,国家将进行制度上的引导,行业内将设立若干条例做支撑,明确行业在国家的法律地位,明确政府管理的职能。同时据刘强透露,国家正在协调有关部门出台再生塑料技术装备成果目录和再生塑料新型产品目录。2017年,国家将修改循环经济促进法。未来再生资源相关政策会逐渐向先进的物流和深加工环节转移,其次向可监管可监督的园区转移。
2. 创新方面
“十三五”期间,国家层面将更加注重对创新模式的支持和引导,包括经营创新模式、加工利用创新模式。特别是“互联网+”,国家将从政策上给予支持。刘强认为“互联网+”将是回收方式转变非常有效的途径。
3. 投资方面
“十三五”期间,中央投资会逐步面向区域层面,尽可能避免中央对企业的直接投资。因此,刘强建议再生资源企业应与所在地政府进行政策方面的沟通。
二、企业发展建议
未来再生资源行业不仅面临世界范围内经济下行的压力,而且面临行业调整转型升级的压力。再生资源行业在一段时期内艰难是不可避免的,如何能够缩短期限,加快行业转型升级是大家需要思考的问题。
1. 注重联合,做大做强
对此,刘强建议,企业应密切关注仔细分析宏观经济的发展。再生资源行业最典型的特点是分散,国家下一步不仅要从宏观政策上提出要加快培育再生资源龙头企业,鼓励通过兼并重组联营的方式加快行业整合,提高行业的集中度。行业本身也需要加强资源聚集,强强联合。刘强建议中小企业应增多与龙头企业的合作,只有资源聚集,行业集中度提高,抗风险能力才会提高,政策才会改善。
2. 充分发挥资本市场作用
再生资源行业作为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资本的力量是不可或缺的,不管从贸易还是从技术创新,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据刘强透露,中国物资再生协会与基金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成立了再生资源产业基金,对于成长性项目重点投资,启动资金达50亿。
3. 在国家宏观战略中寻找商机
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自贸区发展战略、京津冀一体化战略,都给再生资源行业打开了一扇窗。我国很多省份都在进行一带一路的规划,其中包含部分再生资源项目,地方政策将会向企业倾斜。据刘强透露,中国物资再生协会正在起草一个国际再生资源产业园的方案,将利用一带一路的政策,把再生资源产业园建到周边的东南亚国家去。通过政策,政府的引导,企业参与的方式,来推动建设国际循环产业园。通过政府出面,政府和企业一起走出去,为再生资源企业带来很好的发展机遇。
未来政策将向区域层面转移,再生资源企业应参与到区域的循环经济发展当中去。积极关心政策走向,加强模式创新,开辟独特的再生资源加工项目。只有这样,再生资源企业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