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省河池市凤山县,在“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中,自主研发出集成化新型垃圾焚烧炉,依托科技对垃圾焚烧产生的烟气进行处理,基本实现“零烟雾”排放。日前,国家、自治区、河池市环保部门的11位专家,专程到凤山进行调研,认为该处理系统环保、实用,适合在欠发达的大石山区推广。
今年年初,凤山县在乔音乡建成并运行第一个集成化新型垃圾焚烧炉。4月14日,记者来到乔音乡采访时看到,垃圾处理场距集镇只有500米左右,村民黄甫爽家距焚烧炉不足百米。他说:“刚建时我们很担心,现在使用了3个多月,一直没闻到异味。”焚烧炉前,保洁员韦彩勤不停往炉里铲垃圾,炉胆内烈火熊熊; 烟囱里冒出来不是浓黑的烟气,而只有少许白色的雾气。县“美丽办”技术人员介绍说,烟囱里出来的绝大部分是水汽。
凤山十分重视用科技创新处理垃圾,曾研发了由垃圾焚烧炉、化粪池和可回收垃圾储存池构成“一炉两池”一体化垃圾处理场。在此基础上,该县组织科技力量,研发出了集成化垃圾焚烧炉,处理系统由焚烧炉、冷却池、焦油处理系统、烟气沉降系统、烟气雾化系统、活性炭吸附和排放系统、沼气池、可回收垃圾储存池等组成,充分利用了动力学、空气对流学等科学原理。
凤山“美丽办”副主任陈仕敏是该系统的研发带头人。他详细介绍烟气处理过程:冷却后进行储存,经过焦油处理、沉降气化、推流雾化、恒温吸附、臭气处理等程序,除掉有害物质实现达标排放。日前,凤山委托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对系统排放的烟气进行检测,包括二恶英、二氧化硫、重金属等10项指标,目前已有9项得出结果,均达到国家排放标准。陈仕敏表示,他正在着手为该处理系统申请专利。
除了环保,经济实惠是该处理系统的另一大好处。乔音乡的垃圾处理场投资25万元,日可处理垃圾15吨,服务周边1.6万人。据介绍,要是从外引进设备和技术,同样的处理规模,投资不少于100万元。如果按村收镇运县处理模式,从乔音乡运垃圾到县城处理,每吨运费100元,每年仅清运费就节省60万元左右。
凤山规划:在每个乡镇建设一个集成化新型垃圾焚烧炉,并在村屯布局建设70个“一炉两池”垃圾无害化处理场、18座简易垃圾焚烧炉,实现农村垃圾处理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无害化和不出村的目标。
姜耀东:让煤矸石从“生态包袱”变成“资...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国与消费国,煤炭产业在过去几十年中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然而,煤炭开采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煤...
席北斗:科技创新赋能 提质增效助推赤泥...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是美丽中国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篇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重视程度前所未...
姜涛:推进赤泥综合利用工作 助力铝工业... 赤泥是氧化铝生产过程的主要固体废弃物,其处理和综合利用一直是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的世界性难题。《赤泥综合利用行动方案》(以下...
郑栅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郑栅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党的二十届...